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健康常识>艾滋病

健康科普丨艾梅乙科普来啦!

文章来源: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5日 点击数: 字体:

一、艾梅乙防护科普

0

1

艾滋病、梅毒、乙肝是什么?

艾滋病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一般要经过2-10年的时间才会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艾滋病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而发生的常见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染,也可由输血、手术甚至衣物等间接传染,而在孕妇怀孕的任何阶段,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从而造成母婴传播。

乙型病毒性肝炎(HBV),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是血液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史等)、母婴传播、性传播及皮肤粘膜破损传播等。

0

2

阻断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

为什么要“艾梅乙”母婴阻断?

母婴阻断对降低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护妇女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对孕妇早期进行检测,及时了解孕妇“艾梅乙”感染的状态,对发现异常的孕妇,及时提供咨询、转诊、规范治疗、安全助产及科学喂养指导,避免胎儿通过母婴传播而感染。

如何做好“艾梅乙”母婴阻断?

尽早筛查确诊:建议夫妻双方通过婚前、孕前检查对“艾梅乙”的感染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为优生优育打好基础。孕妈们(包括流动孕产妇)应该主动在孕13周前进行艾滋病、乙肝和梅毒的咨询和筛查。

孕期干预:发现感染了“艾梅乙”的孕妈妈无需过度紧张,应于发现的第一时间至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咨询和综合评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随访方案。经过规范的母婴阻断,孩子感染“艾梅乙”的概率可大大降低。

产后干预:感染艾滋病的妈妈,对艾滋病感染产妇所生儿童满1、3、6、9、12和18月龄时分别进行电话或者入户随访,出生后48小时内、6周及3个月进行早期诊断的采血,12月龄、18月龄再次进行抗体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的不同,随访人员会进一步告知您后续的处理。感染梅毒的妈妈,梅毒患者妊娠时已接受正规治疗和随诊,根据血清学滴度监测情况选择是否继续治疗。所有梅毒产妇(非单阳患者)分娩新生儿行苄星青霉素预防性治疗。对于梅毒感染产妇所生的儿童在出生时、3、6、9、12、15和18月龄进行随访,按医学要求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先天性梅毒的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的妈妈,在宝宝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及首剂乙肝疫苗10ug,后期需完善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

••••••

二、艾梅乙单阳家庭防护科普

单阳家庭,也就是指夫妻双方中有一方感染,而另一方尚未感染。单阳家庭中的阴性配偶处于“未感染但暴露”的状态,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成为新发感染者,比如不了解性伴的感染情况、未做相关预防措施等。因此,我们建议:夫妻双方中一方感染时,另一方主动进行相关筛查。

0

1

艾滋病单阳家庭防护怎么做?

艾滋病单阳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精液、血液、伤口渗出液、乳汁、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一般生活接触不会造成传播,但皮肤、黏膜破损时,可通过接触感染者的体液获得感染。

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要做好以下防护:

1.孕妇在孕早期接受包括艾滋病检测在内的常规孕期检查,如发现感染艾滋病,要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及早采取抗病毒治疗措施,预防母婴传播的发生。配偶须同时接受检测,避免交叉感染。

2.婴幼儿采用人工喂养。艾滋病毒可存在于患者的乳汁中,同时母乳喂养过程中乳头皲裂、破损会增加宝宝感染的风险,因此艾滋病感染妈妈所生婴儿要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

3.避免性行为传播。艾滋病患者阴道分泌物、精液存在HIV病毒,所以夫妻同房时使用安全套,是保护阴性配偶不被感染的必要措施。

4.规范抗病毒治疗。HIV单阳家庭中的阳性一方坚持抗病毒治疗,把体内的病毒数量降到很低,可以减少HIV的伴侣间的性传播。

5.定期检测。男女双方按要求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测,积极学习艾滋病基本知识,做好家庭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6.切勿共用清洁用品。艾滋病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中存在艾滋病病毒,如果家属接触患者的血液,可能会患病。指甲钳、牙刷和剃须刀等清洁用品或其他针刺器械在使用过程中,比较容易划破皮肤,具有比较大的感染风险,不能共用。

7.保障性伴知情权。家庭成员要关心和照顾感染者的生活,提醒和督促感染者按时服药、定期检测。

0

2

如何预防艾滋病?

预防艾滋病

战胜艾滋病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艾滋病虽然是一种严重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但它是一种行为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学习和掌握艾滋病防治的科普知识

——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理念

——建立保护健康的良好行为

只要做到“知识-信念-行为”的三结合,艾滋病就会远离我们。

0

3

梅毒单阳家庭防护怎么做?

梅毒单阳

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少数通过接触患者的体液污染的物品、皮疹表面、接吻感染。梅毒螺旋体不能在体外培养繁殖,人是梅毒螺旋体的唯一自然宿主,最适合生存温度是37℃,离开人体后很快死亡,煮沸、干燥、肥皂水以及一般的消毒剂如双氧水、酒精等很容易将其杀灭。

目前尚无预防梅毒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

1.孕妇在孕早期接受包括梅毒检测在内的常规孕期检查,如发现感染梅毒,要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及早采取治疗措施,预防母婴传播的发生。

2.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私人物品专人专用,不与他人共用剃刀、内衣裤、毛巾等;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避免直接与梅毒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唾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3.梅毒患者的所有性伴侣都应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如果性伴侣梅毒检测结果阳性,应该立即开始抗梅毒治疗。若为阴性,推荐在6周后和3个月后再次复查。如性伴侣不能保证其后的随访检查,无法立即做血清学检查,建议进行预防性抗梅毒治疗。

4.性传播是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夫妻同房时要坚持使用安全套,同房后检查避孕套是否有破损。

0

4

乙肝单阳家庭防护怎么做?

乙肝单阳

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密切生活接触传播。乙肝病毒在体外抵抗力很强,紫外线照射,加热60℃4小时及一般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如苯酚,硫柳汞等)均不能使之灭活,在干燥或冰冻环境下能生存数月到数年,加热60℃持续10小时,煮沸(100℃)20分钟,高压蒸汽122℃10分钟或过氧乙酸(0.5%)7.5分钟以上则可以灭活。

夫妻一方感染乙肝家庭要做好以下防护:

1.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感染的重要举措和最有效的办法。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要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尚未感染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产生抗体。

2.注意个人卫生,禁止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性三条途径传播,共同进餐、打喷嚏、流鼻涕、蚊虫叮咬、握手、亲吻等一般接触等不会传染乙肝的。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患有口腔溃疡或者嘴唇破裂,则最好实行分餐制,杜绝传染的可能性。

3.乙肝性传播的机会跟有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性伙伴多少、机体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果夫妻双方有一方是乙肝病毒感染者,另一方在注射乙肝疫苗产生保护性抗体或使用安全套后,进行性生活是安全的;在性伴侣的健康状况不明时,应使用安全套,以预防HBV和其他血源性或性传播疾病。

4.孕妇在孕早期接受乙肝“两对半”检测,如发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进行肝功能和HBV DNA检测,遵从医生指导,必要时服药阻断。慢性乙肝患者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备孕。

“艾梅乙”相关知识问答

单阳家庭可以生育健康的宝宝吗?

可以。单阳家庭也可以生育健康的宝宝。妇幼保健机构可以提供预防母婴传播的专业咨询,在医学专家指导下进行怀孕。艾梅乙免费咨询检测可以早检测、早诊断、早干预,预防母婴传播。若女方已怀孕且感染,请在妇幼保健机构专业指导下进行母婴阻断,仍然有希望能够生育健康的宝宝。

产妇感染“艾梅乙”后对胎儿的危害?

艾滋病:感染艾滋病病毒孕产妇如果不尽早进行母婴阻断,可能会造成胎儿生长发育受限、早产、胎死宫内等不良妊娠结局,出生的孩子还可能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梅毒:感染梅毒孕产妇如果不尽早进行母婴阻断,可能发生自然流产、死产、胎儿水肿、胎儿生长受限、围产儿死亡、新生儿窒息等,孩子还可能是先天性梅毒患儿。

乙肝: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孕产妇如果不进行母婴阻断,孩子可能会感染乙肝病毒。孩子通过母婴传播感染乙肝病毒90%会发展成为慢性HBV感染,慢性乙肝感染可以导致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癌。

“艾梅乙”怎样预防?

1.洁身自爱,避免任何无安全保障的性行为。

2.尽量避免不必要输血,远离毒品,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剃须刀、穿耳针等。

4.准备结婚、怀孕时,建议夫妻双方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

5.阳性妇女在怀孕后应立即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咨询并采取预防母婴传播的措施。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